关闭

如果孩子拿心理学指责你,父母该如何应对?

2017-12-22  16:01:33  来源:qihoo.com  

父母的性格、管教方式、夫妻关系、家境经济条件、容貌长相,你能想到的任何一个因素,都被发现有可能会和下一代的成长有关系,这些子女被影响的方面包括性格、创造力、自尊、犯罪、择偶标准、婚恋观等等。

即使父母真能做到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和孩子亲密无间,也不一定就能避免和下一代的分歧。 在今年一份发表在《心理学报》的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越好,在择偶的一些标准上分歧反而更大。而早在2008年和2010年的国外研究就指出,当一个人在既扮演子女又扮演父母的想象实验中,他们给出的择偶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既然一战再所难免,还请继续阅读,做好军备工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

虽然洛克认为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块白板,华生也说给他一打小孩儿,他能给你培养出各种职业的人来。但是目前的研究共识是,一些心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相对稳定的,比如气质。在2000年的一项对美国和韩国儿童进行的研究指出,孩子的行为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要比父母对孩子教养方式的影响更大一些。

实际上从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已经不再单纯地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是单方面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形成,是父母和子女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的孩子容易哄,很轻松就能安抚下来,父母自然不用过于严厉,可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积极好动,比较宽容的环境往往达不到效果。换句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父母当初对孩子这么严厉,有可能是孩子“自找”的。

不过用这一点和孩子互怼的时候,容易被对方釜底抽薪。因为气质虽然是孩子天生的,可要刨根问底,这个天生不还是父母生的。

万一孩子问到这一步的时候,我建议父母先做个深呼吸,然后45°仰望,用略微哽咽地声音回答他:“谁让你比另外1亿多个兄弟姐妹跑的更快更远啊……”

不是我的的当然不是我的,是我的也可以不是我的

前面已经说过,子女的诸多心理特征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我们子女将来某方面的心理发展不完善是我们的不良行为导致的,我们的不良行为也完全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塑造的结果。

当面对子女的责难,我们完全可以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态度,声泪俱下的告诉对方,“我们当初会那样对你,还不都是因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想当年他们就是这么对我的啊。”

这一条应对措施最完美的地方,就是不怕子女把基因遗传的责任也赖在父母身上,因为父母可以一并甩锅个再上一代。这一条不太完美的地方,它可以向上无限循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我今天这么糟糕,都怪几十万前的祖先非要走出非洲。”

家庭关系从内部看,是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外部则离不开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如果子女将来摆出对父母不利的研究结果,父母完全可以这样反驳:

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么严格管教的,怎么就你们这么多废话呢~

义务教育的课程里面没有一堂课叫做“养育子女”,任何人在第一次为人父母之前都是没有经验的小白,都是在边学边做。

绝对标准式的父母养育指南,在忽视人与人巨大的个体差异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显得荒唐而可笑。

既然成为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就要有觉悟和孩子之间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与矛盾。父母犯下了罪,法律会制裁,真正伤害了孩子,理应受到指责与惩罚。

但是,对于无事生非的构陷,小题大做的攻讦,断章取义地使用原本是严谨科学的心理学发现,作为抒发怨气、蛊惑他人、相互取暖和逃避现实工具的行为,父母不用忍也不应该忍,该反击反击,该澄清澄清。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即创造一个让人人都远离不幸的社会。

责任编辑:林菽蔚
相关阅读